渝交职委〔2021〕39号 关于印发《三全育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文件
2021年06月18日 10:52  浏览:[11433]次

中共老金沙9170登录网址委员会

关于印发《“三全育人”改革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党支部、校属各单位:

《中共老金沙9170登录网址委员会“三全育人”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学校党委2021年第8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中共老金沙9170登录网址委员会

2021年6月10日


中共老金沙9170登录网址党政办公室         2021年6月10日印发


老金沙9170登录网址“三全育人”改革

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动员和引导全校各单位和全体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构建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格局,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为关键,优化顶层设计,统筹育人资源,强化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学校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交通强国建设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首位来抓,全面统筹教育教学管理等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领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德育优势”。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认真排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把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导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引导全校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实在育人效果上,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切实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三)强化改革驱动。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现有好的做法,创新探索出新的措施。通过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确保将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四)强化工作保障。通过改革更好地落实“三保障”(政策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通过积极搭建育人工作平台,建强育人工作队伍,强化经费保障等措施全面推进本方案的实施。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一体化育人工作格局。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育人资源,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

(二)建设“十大育人”体系。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三)实现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将育人育才与党建工作融合结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监督保证功能,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培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试点项目。

四、大力推进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指学校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要夯实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每位教职工的育人职责,确保工作落实。

(一)领导干部要主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学校党委行政对“三全育人”负领导责任,每位校领导根据分工抓好分管部门的育人工作,并负责联系和指导一个教学院系的育人工作。全体中层干部负责抓好本部门的育人工作。党委工作部、纪检监察室负责对学校各部门履行育人情况进行安排调度、检查督促,将履行“三全育人”职责情况列入部门和中层干部的考核内容。

(二)专兼职教学人员要做到教书育人。专兼职教学人员要紧密结合所承担的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进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力军作用;思政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学生负有日常行为规范、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教育指导职责。

(三)党政管理人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学工部门、团学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与实施。其它党政管理人员要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管理工作,并对教学部门的管理育人工作提供帮助指导。要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淸气正的育人环境。

(四)后勤保障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后勤保卫等部门的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成长是本职”的理念,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社会化食堂、网络通讯、水电供应、校办企业等驻校服务企业的检查和监管,督促企业提升服务学生的质量和效率,共同营造服务育人的环境。

五、大力推进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一)坚持思想铸魂,深入实施课程育人

1.开展思政理论课创优行动。深化教学改革,常态化推动“课堂教学诊断和教学示范”工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名师示范、教学骨干传帮带、教学竞赛、专家诊断等方式,全面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互联网等教学手段,制作精彩课件、建设精彩课程资源库,开发在线课程,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研室建设,以教研促教学改革。探索考试评价方式改革,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政治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加强对专业课程育人的考核与评估,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评价内容,整体谋划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3.开设一批通识课程。整合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选修课相关资源,建设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逐步构建多维立体化综合性的通识课程教学新模式。

(二)坚持价值引领,深入实施文化育人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在课程中融入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丰富核心价值观选修课资源,增开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选修课。落实学分学时要求,发挥课程教育教学作用。将工匠精神培育植根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2.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完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引进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设国学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主题讲座和大型活动。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创建市级文明校园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开展文化强校建设工作,形成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机制。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质量,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品牌。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以文明课堂、文明寝室、文明就餐、文明仪表、文明待人、文明离校等为重点,组织开展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工程。

(三)坚持“互联网+思政”,深入实施网络育人

1.实施网络文化建设提质计划。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实施以数据共享为目标的整合互通行动、以“互联网+教学”为主旨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以安全高效为宗旨的信息化硬件系统建设、以提升信息化素养为目标的全员培训。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建设完善校内网站,推出网络正能量精品内容,规范师生使用各类新媒体平台。

2.实施网络育人矩阵构筑计划。推进“大数据+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推进“智慧学工平台”创建。利用好大学生理论学习平台,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构建大宣传格局,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3.实施网络育人队伍强师计划。重点培育网络名师工作室,评选优秀网络育人工作案例,遴选培养“青年网军”“大学生网评员”等队伍,发出网络声音“正能量”。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每年选树并重点扶持示范性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四)坚持知行合一,深入实施实践育人

1.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围绕学校人才培育目标,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积极推行具有学校特色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2.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双元主体共同育人,建设示范性校企校地合作共同体。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基层开展采风、行业调研、访谈、岗位实习等多元化实践探索。

3.提升学生实践素养。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讲座、研讨、交流、竞赛、论坛等活动,树立培育创新创业实践典型,积极开展面向学生团队的“招标”创新创业项目。坚持实施全员注册志愿者制度,引导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培训,逐步打造专业化志愿者队,让志愿服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量化志愿服务时数保障志愿者权益。

(五)坚持医教结合,深入实施心理育人

1.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落实《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确保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生均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依托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推行精准化个性心理咨询,同时以学生共性问题为主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科学规范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健全预警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方案,实施动态心理测评跟踪干预,建立重点关注心理问题学生档案,确保“一人一档”精准记录。

2.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项支持计划。以推进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建强建专心理咨询师队伍,鼓励专职教师获得注册心理师资格认证;支持专职教师参与专业学习和督导培训,激励兼职教师获得心理育人证书。定期开展校内危机案例分析和督导;积极构建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老师在内的全员联动心理工作体系,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异动,及时启动干预和帮扶,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3.实施学校、家庭、医院联动协作计划。完善新生、毕业生、重点关注学生等三类重点人群的家校宣教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家校联系反馈机制、定期家访沟通机制、家校协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继续推进学校与周边医院的合作,定期邀请精神科专家来我校坐诊,有效干预心理危机事件和后期跟踪关注服务。积极联络校外心理行业专家,指导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六)坚持科教融合,深入实施科研育人

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术诚信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学术评价体系,形成健康发展的学术环境。加大科研反哺教学力度,教学科研互动互促,不断加强科研创新队伍建设,有效整合校内资源,促进院系、专业交叉渗透;加大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培育思政类青年教师科研团队,将团队科研成果应用于该团队对应的课程教学中,形成学科研究的优势和特色;推进党建思政课题研究和成果应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

(七)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管理育人

1.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服务师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完善承诺制、公示制、监督问责制以及效能举报投诉制度,推动提高履职能力、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师生满意度等。

2.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落地,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依托“学习强国”等平台,落实教师每学年集中政治学习。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管理和工作业绩考核制度。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把遵守师德规范作为人才引进、职务晋升、干部选拔等各环节考察的重要内容,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3.强化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学校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及时通报意识形态领域动向,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实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工作部署;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对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学生社团等的引导和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八)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服务育人

1.在服务中强化育人功能。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并作为工作的职责要求,体现在聘用、培训、考核等各环节;明确后勤保障育人职能,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建设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开展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加强学校医疗卫生服务,制订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做到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手抓、两不误、两战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树立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2.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学生帮扶和权益维护工作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等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健全学业困难学生预警和帮扶机制,及时筛查学业困难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咨询和学业辅导。加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帮扶指导。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

3.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和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校园门户网站、移动办公、网上办事大厅、网络教学、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档案信息系统等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加强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加强特色教学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建设,促进全校数据信息共享,面向行业和社会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网络资源,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

(九)坚持精准帮扶,深入实施资助育人

1.全面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推进“精准扶困”“精心扶志”“精细扶智”三项行动,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建立和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运用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手段,精准认定资助对象,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2.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健全资助工作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各项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规程,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提升资助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助保障水平。拓展校内勤工俭学岗位,调整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标准,建立勤工助学工作档案。在实施“奖贷助勤补免+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基础上,把握关键时节,及时温暖学生。

3.加大学生资助宣传力度。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和宣传形式载体,尊重学生意愿,保护个人隐私。培育和提升学生资助文化品牌,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增强宣传大使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优秀学子回母校等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培育建设发展型资助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

(十)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实施组织育人

1.发挥校党委政治领导作用。把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抓班子、带队伍的领导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以全面从严治党护航办学治校,推动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

2.发挥二级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严格按照《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健全完善二级党组织党政共同负责制,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提高议事决策水平,推动担负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学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政治把关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督促二级学院党组织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把好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中的政治关。

3.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基准,加强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考核,以先进党组织引领推动育人工作。切实抓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党务干部“领雁计划”,选优配强党务干部队伍,提升党务干部工作水平;大力加强在高知识群体、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切实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引领力和影响力。

4.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组织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推动落实学生会改革,强化党的领导,健全骨干遴选程序。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学工部门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指导教师,突出分类指导,支持有序发展。

六、大力推进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是指在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要髙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一)建立全过程育人的新机制。认真研究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坚持教育引导的整体性和一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入手,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髙年级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有针对性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努力实践全过程育人。

(二)科学设计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要认真搞好新生入学教育、日常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活动、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经受锻炼、提髙素质、增长才干。

(三)强化学业过程管理。引导和指导大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广泛开展优良学风班、先进班级、优秀毕业班的创建、评比和表彰工作;大力宣传学生标兵、科技创新标兵等典型,弘扬学在学院、创新在学院的良好风气。

(四)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釆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校、院系两级的就业指导委员会。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市场建设力度,提髙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积极开展“饮水思源、爱校报国”主题活动,升华毕业生爱国、爱校情怀。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抓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顶层设计,整合全校人财物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决策咨询、评估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健全长效机制,激发改革动力。

(二)强化队伍建设。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落实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岗位师生比不低于1:350、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师生比不低于1:200、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4000等要求,切实保障相应的编制和待遇。

(三)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力度,统筹安排资金,提高使用效率,把有效资金投放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项目、重大设施、重要平台等方面,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严格工作考评。把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情况纳入学校党建督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二级学院年度考核、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中央和市委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实行绩效评价,推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取得实效。